公司: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職位:董事長
造全球競爭產品 做民族新材料先鋒
——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鋼
五年前,一位帥氣、剛毅的青年人走進威玻,團結和帶領廣大員工,將氣息奄奄的企業帶向了新生,走向了世界,成為了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玻璃纖維十強企業。他就是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鋼。
2001年4月,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劉鋼帶領新的領導班子,以改制改革為突破口,大膽創新,銳意進取,以顛覆性的理念,將成熟的玻璃球窯工藝和世界上先進的池窯拉絲通路技術相結合,獨創了“馬蹄焰池窯拉絲技術”,一舉打破了世界上只能用“單元窯”大規模生產玻璃纖維的格局,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技術專利”。為此,一批先進的工藝技術在企業開花結果,威玻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
歷經風雨的威玻能很快走出困境,劉鋼同志倡導的“至誠立信、永續創新、厚德載物、慎終追遠”為核心理念的企業文化是不竭的動力。他帶頭捐款建立“威玻扶困救難基金”,五年來,33萬多元捐款幫扶了2000余人次困難員工;他大力弘揚正氣、彰顯先進,打造出了一支勇于創新、充滿激情、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的員工隊伍。32萬元捐建的威玻希望小學、資助聾啞學校和貧困大學生也成為社會美談,大大提升了威玻的社會美譽度。
面對世界玻璃纖維工業新的發展形勢,劉鋼提出了以“玻璃熔制”為核心的“同心多元化”發展思想,大力發展池窯拉絲和玻璃纖維深加工制品,整合各種資源、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力爭使威玻在2010年躋身中國玻纖工業前五強,把威玻打造成為中國優秀的工廠,民族新材料的先鋒。
2006年國慶過后,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鋼率隊來到美國圣路易斯市,參加當今世界玻璃纖維行業的頂級展覽—美國復合材料展,博得眾多客商青睞,并將池窯玻纖拉擠紗打入美國市場,改寫了美國工廠不使用合股拉擠紗的歷史。至此,威玻的產品已進入美國、加拿大、日本及中東和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保持了出口創匯連續三年的成倍增長,2006年出口創匯將突破1000萬美元,成為威遠縣制造業工廠第一出口大戶,內江市外貿出口先進單位。
然而,五年前的威玻正處在生與死的十字路口。
威玻的前身是四川康達建材工業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玻璃球生產基地,四川省37戶擴張型企業,有過“中國球王”的輝煌歷史。多元化的過度擴張,使企業喪失了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做大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主業的機會,企業被拖得奄奄一息,瀕臨破產。
創新機制激發活力
“一年防御,兩年相持,三年反攻”是劉鋼上任伊始提出的再造企業戰略,改革、改制則是這個戰略的突破口。
作為一個老國有企業,積淀了太多的沉疴:政企分而不離,經營機制不靈活,職工能進不能出,歷史遺留包袱沉重……
了斷國有職工身份,是企業改制關鍵的第一步。“安置費標準要高,裁員安置費要一次性到位”,這是職工的要求。既要支付改制成本,又要投入大量技改資金抓發展,企業只能按分期支付的“改制方案”了斷身份,這是企業的實際。企業和職工的改制矛盾顯而易見。劉鋼和班子成員歷經數十次與職工座談對話,耐心細致地解釋改制政策,講透企業困難,講明企業希望,傾聽職工意見,經常深入生產一線或到職工家中與職工交心、談心、解釋、溝通,企業的改制工作穩步推進。
隨著改制堅冰的打破,劉鋼積極創新機制,再造管理基石。進一步完善了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變分散多層的職能部門為“管理、財務、技術、營銷、文化”等五大中心,合并各分廠建立分、子公司,實現了管理的扁平化;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建立新的勞動用工制度,在企業內部推行“市場化、客戶化、利潤化”理念,以績效為中心,月月考核,獎懲兌現,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生產經營呈現一派生機活力。
威玻歷經風雨,能很快走出困境,劉鋼同志倡導的“至誠立信、永續創新、厚德載物、慎終追遠”為核心理念的企業文化是不竭的動力。在劉鋼上任的第一個月,他就從工資中拿出500元,并動員管理干部捐出工資的1%成立了“威玻扶困救難基金”。五年來,該基金收到員工捐款達33萬多元,幫扶2000余人次困難員工解決了燃眉之急,企業形成了以人為本、關愛員工的長效機制。在劉鋼的關心和支持下,工會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勞動競賽和技術比武,大力弘揚正氣、彰顯先進,打造出了一支勇于創新、充滿激情、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的員工隊伍。2005年,公司制球女工陳潤花被表彰為四川省和內江市的勞動模范。
決戰池窯拉絲
2001年4月,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劉鋼帶領新的領導班子,經過三個月的市場調查和分析,決定用先進的池窯拉絲技術改造傳統的玻璃球產業。
但是單元窯池窯拉絲生產線投資較大,對元氣大傷、大病未愈的威玻來說是不可能的。捷徑唯有一條:將公司成熟的玻璃球窯技術與先進的池窯通路拉絲技術結合,上馬蹄焰池窯拉絲!但行業并沒有成功的先例,若能成功,威玻就生機凸現;如果失敗,威玻則雪上加霜。為此,劉鋼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北上南下,到行業權威科研單位南京玻璃纖維研究院技術咨詢、可行分析,請行業專家到成都專題研討、科學求證。機遇與風險同在,不搏就是等死;搏,也許是新生。破釜沉舟,威玻人選擇了“搏”。并向當時態度未明的縣委立下軍令狀。
2002年5月9日,威玻年產5000噸池窯拉絲工程攻堅戰打響。50天的倒計時施工中,突擊隊戰旗獵獵,員工們頭頂烈日,冒著風雨,挑燈夜點,忙碌的身影沸騰了工地。在工程如期竣工投產之日,南京玻璃纖維研究院發來賀電,稱贊威玻利用成熟的玻璃球窯技術和先進的池窯通路拉絲技術建成的我國首條馬蹄焰池窯拉絲生產線,為我國的玻璃球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闖出了一條新路,為玻璃球產業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知識產權局也授予“馬蹄焰熔制控制裝置”為實用新型專利技術。
為抓住國際國內玻纖需求旺盛的大好機遇,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年產5000噸池窯拉絲生產線良好運行的基礎上,威玻加快了玻璃球窯改造為池窯拉絲生產線的步伐。2004年7月6日,威玻池窯拉絲二期工程,經過70天的倒計時攻堅戰,順利竣工投產。該工程年產池窯玻纖紗7500噸,每年為威玻新增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其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都有很大提高。
前來參加工程投產慶典的省、市、縣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威玻池窯拉絲二期工程的順利投產,表明威玻改變了玻璃球這個傳統產品的生產模式,并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方面闖出了一條新路,在進軍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消滅虧損大戶
面對贊聲一片,作為總經理的劉鋼看得更加高遠:威玻人雖然在池窯拉絲領域闖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方面有了初步收獲,但與國內行業大的玻璃纖維企業相比,威玻仍然差距很大。
差距讓威玻決策層清醒意識到,威玻的發展任重道遠,必須腳踏實地,負重自強,奮起直追。“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玻璃纖維深加工制品,提升企業競爭實力”成為了威玻人新的課題。
2002年10月,威玻集團四川華天玻纖公司(原成都玻纖廠)被列為成都市東郊工業結構調整第四批搬遷企業,享受“騰籠換鳥”的優惠政策。
該廠是威玻1997年7月兼并的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由于設備陳舊、產品檔次不高,企業包袱較大,每年虧損達400-500萬元。威玻兼并該廠后,苦于資金、機制等原因,一直沒有更新技術裝備和開發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因而該廠從兼并后就成為了威玻的一個虧損大戶和經濟包袱。
面對新的機遇,為找準產品定位及發展方向,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后,威玻邀請行業專家匯聚成都,召開專題研討會,為該廠的搬遷改造及產品定位把脈開方。
結合專家意見和市場調研,在產品定位和成功改制的基礎上,威玻運用成都市東郊搬遷企業的優惠政策,盤活存量資產,購置新設備,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在大邑縣工業園新建起一座現代化工廠,建成了一座年產1000萬平方米的電子布生產線,開發出高附加值的電子玻纖布。大邑縣6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觀工廠后,稱贊威玻人創造了大邑縣招商引資企業建設的“深圳速度”。
經過威玻人幾個月的艱苦奮戰和大膽的技術創新,工廠開始減虧。到2004年三季度,實現了徹底的扭虧為盈,擺脫了連續十二年的虧損局面。2006年,該廠電子布生產規模已擴大到年產1200萬平方米,盈利將達到500萬元。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臨該廠視察,對搬遷改造工作寄予充分肯定。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稱贊,成都玻纖廠是成都東郊工業企業搬遷的一個成功典范。
捐資助學回報社會
近年來,威玻在加快發展的同時,秉承劉鋼倡導的“至誠立信、厚德載物、慎終追遠、永續創新”的經營理念,積極回報社會,情系教育,捐資助學。2005年,威玻結對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并不定期向威遠聾啞學校捐款。
“衷心感謝威玻對鋪子灣鎮教育的支持。今年天氣這么熱,你們依然把學校改造得這么漂亮。”這是威遠縣鋪子灣鎮中心校校長徐會然在威玻希望小學辦公室驗收現場的由衷感嘆。
自2005年10月威玻集團與威遠縣鋪子灣龍泉村小結對共建威玻希望小學以來,威玻已投資30余萬元用于改造學校辦學條件。這是威玻走出困境、步入持續發展的快車道后對社會的最大的一筆回報,他讓山區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
“威玻幫助了我們,我們長大了,也會去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受這種愛和幫助。”
這是威玻希望小學五年級以“歡慶六一”為主題的班會上,孩子們由衷的表達。
威玻希望小學點燃了孩子們希望的火炬,對兩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又給飄搖寒門的學子撐起了一片飛翔的天空。
在威遠縣今年舉辦的捐資助學活動中,在劉鋼的倡議下,威玻集團資助了兩名貧困大學生聶貞秀、劉忠凱四年大學的所有學雜費,劉鋼個人每月向聶貞秀資助300元生活費。當聶貞秀家作為貧困大學生代表發言時,她凄寒的家庭境況,讓主席臺上就座的縣委書記潘國華熱淚潸然。
當聶貞秀未滿周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扔下她再嫁后杳無音信,祖父母撫養她長大,如今祖父去世三年,與她相依為命的只有70多歲的老祖母了。好在聰穎的聶貞秀給了祖父母無限的希望。在班上,聶貞秀總是名列前茅。今年高考,她考得了新場中學第一名。
今天,一張珍重的錄取通知書該釋放多少欣慰與快樂?作為一個農村孩子,聶貞秀背負改變自身命運、改寫家族未來的使命在讀書,書本成為她與命運抗爭的唯一武器,而威玻為她的堅強與夢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迎接新的挑戰
通過四年多的技術改造和艱苦奮戰,威玻池窯拉絲和玻璃纖維深加工制品已初具規模,并徹底扭轉了依靠傳統的玻璃球產品吃飯的被動局面,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明顯增強。與此同時,國內三大池窯拉絲企業和國際知名的玻纖巨頭紛紛快上新項目,擴大池窯拉絲生產規模,市場競爭不斷加劇。
面對玻纖行業新的發展形勢,面對新的征程,威玻唯一的選擇就是加快發展。2004年10月,劉鋼再次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匯聚成都,為企業今后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咨詢論證。
“緊緊圍繞玻璃熔制延伸產品,實施同心多元化戰略,大力發展特色池窯拉絲和玻纖深加工產品,在2010年進入玻纖行業前五位”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思路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贊同。
為打好五年戰略規劃開局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威玻加強了與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四川大學材料學院簽的技術合作,建立“新能源材料實驗室”,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確定了必須攻克的技術難題。2005年,劉鋼帶領威玻人在150天的短時間里建成了四川首條無堿萬噸池窯生產線。并在1.3米玻璃纖維短切氈生產線投產后,2006年又建成一條2.6米生產線,產品全部出口。目前,年產3萬噸無堿池窯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2007年元月底將點火投產。同時,威玻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會,結合自身優勢,開發成功了全玻璃鋼沼氣池,深受農民喜歡。
對于威玻新的發展戰略,劉鋼認為,依靠威玻池窯拉絲所具有的低成本優勢,加上一定的經濟規模和一批質量好的產品,就有可能與國內大的池窯拉絲企業進行市場搏殺,戰而勝之!
“建中國優秀的工廠,造全球競爭的產品,做民族新材料先鋒”!劉鋼率領威玻人正大步走向世界。